为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校企协同育人,9月12日,我校人文社科系与江苏财税邦科技有限公司围绕“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建设开展专题交流活动。双方以“深化产教融合、优化协同育人路径”为核心,就教师实践内容、人才培养适配性等议题深入研讨,进一步夯实校企合作桥梁,为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注入新动能。人文社科系党支部书记李杰,系就业干事吴瑶,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负责人薛蓓蓓,辅导员张文婷,财税邦企业总经理高霞,商务运营中心总监杨青,商务经理徐晓艺,企业党支部秘书丁玉平参与本次会议。
交流活动中,校企双方首先回顾了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前期建设成果。自流动站揭牌以来,南京机电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教师已先后入驻财税邦参与真实业务实践,涵盖智能财税系统操作、企业财税风险分析、数字化账务处理等核心模块,累计形成12个实践教学案例,有效填补了“课堂教学与企业实操”的衔接空白。财税邦总经理高霞表示,流动站的价值在于将企业“岗位需求”转化为“教学资源”,通过教师驻企实践,让教学内容更贴合行业前沿,助力培养“懂业务、会技术、能实战”的数字财税人才。
针对如何深化流动站育人效能,双方达成多项共识:一是优化实践内容体系,新增“财务机器人(RPA)应用”“金税四期政策适配”等数字化专题实践,同步引入财税邦最新业务项目作为教学案例,确保教师实践与行业技术更新同频;二是建立“双导师”协同机制,由财税邦资深专家与校方专业教师共同制定实践计划,定期开展复盘研讨,将企业实战经验转化为教学成果;三是打通“实践—教学—就业”闭环,教师需结合驻企经历开发《数字财税实战》等特色课程,同时为学生提供企业实习对接、岗位能力测评等服务,助力学生精准适配行业需求。
人文社科系党支部书记李杰强调,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是深化产教融合的“关键载体”,通过让教师扎根企业一线,既能提升自身实务能力,更能将行业需求精准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为企业输送“上岗即胜任”的技能型人才。财税邦总经理高霞也表示,将持续开放企业资源,以流动站为纽带,与校方共同探索“校企协同、双向赋能”的育人新模式,为数字财税行业发展培育更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此次专题交流活动的举办,标志着我校与财税邦的产教融合合作进入更深层次。未来,双方将以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为依托,持续完善协同育人机制,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共同打造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的示范样板。
图:杨青
文:薛蓓蓓
审核: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