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厚植学生家国情怀,激发科技创新热情,在中秋、国庆双节来临之际,9月25日,机械工程系组织开展“月圆家国迎双节,科创赋能助成长”主题教育,30名师生代表走进南京科技馆,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科技魅力,传承科学精神,凝聚奋进力量。
本次活动由机械工程系团委精心策划,系团委书记王晨歌、学工干事原智慧、心理气象站站长王潇然带队,参与人员涵盖少数民族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及团学骨干,旨在通过差异化、精准化的活动设计,让不同群体学生都能在活动中收获成长。
走进南京科技馆,师生们首先聚焦“航天航空”展区。从神舟飞船模型到空间站核心舱模拟装置,从月球车实物到火星探测历程展板,一个个承载着中国航天梦的展品,让学生们直观感受我国航天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大家认真聆听“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背后的故事,不少学生驻足良久,纷纷表示要将航天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精神融入专业学习中。
在“机器人与智能生活”展区,互动体验成为活动的亮点。学生们与工业机械臂“隔空握手”,观看机器人演奏、舞蹈表演,还亲手操作编程机器人完成简单任务。来自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汪同学兴奋地说:“平时在课堂上学的机械原理、自动化知识,今天在科技馆里找到了‘实物答案’,这让我对未来更有信心了!”
活动中,师生们共同观看了公益纪录片《杨振宁:百年科学之路》。影片通过特效动画、场景再现及首次公开的珍贵史料,生动还原了杨振宁先生跨越百年的科学人生与家国情怀。从35岁与李政道共同斩获诺贝尔奖的辉煌时刻,到晚年回归清华园深耕科教的坚守,从推动中美学术交流的不懈努力,到对青年学者的倾心提携,一个个片段深深打动了在场每一个人。当看到杨振宁先生放弃美国国籍、重回祖国怀抱,以耄耋之年坚持为本科生授课的情节时,现场响起了由衷地掌声。
活动尾声,师生们在科技馆大厅开展“双节寄语”分享会。少数民族学生石同学用家乡语言送上节日祝福,结合影片感慨道:“杨振宁先生用一生诠释了热爱与坚守,我也要像他一样,为家乡发展学好专业知识。”戴同学则表示,此次活动既通过展品开阔了眼界,更借影片汲取了力量,感受到系部关怀的同时,更坚定了用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念。
王老师在总结时强调,杨振宁先生被誉为“20世纪物理学的卓越设计师”,他的科学追求与家国情怀是最生动的成长教材 。机械工程系始终将“家国情怀”与“科创素养”作为学生培养的重要方向,此次活动既是科普实践,更是爱国主义教育与科学精神教育的融合课堂。未来,系部将继续整合校内外资源,开展更多贴近学生需求的活动,引导青年学子以科学家为榜样,以科技创新为笔,书写新时代机械学子的担当与使命。
图:王晨歌
文:王晨歌 刘娜
审核:胡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