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资力量

信息工程系软件教研室聚焦华为ICT大赛共探软件专业实践教学新路径

发布者:陈雪发布时间:2025-10-15浏览次数:51

为推动软件专业实践教学与行业赛事深度融合,切实提升学生技术应用与项目实战能力,10月14日下午,信息工程系软件教研室以“以华为ICT大赛为驱动的软件专业项目实践教学模式构建”为主题,组织开展专题教研活动。教研室全体教师齐聚一堂,活动由教研室负责人荀丽丹主持,团队教师刘奇、蔡小刚围绕云实践赛赛道,卞春花聚焦基础软件实践赛赛道,分别结合赛事特点与教学实践分享核心观点,为教学模式改革提供方向指引。

活动开篇,荀丽丹精准定位教研核心。她指出,华为ICT大赛作为ICT领域极具影响力的赛事,其云实践赛、基础软件实践赛等赛道,紧密贴合当前软件行业技术发展趋势与企业人才需求。将不同赛事赛道的技术要点、项目逻辑融入软件专业实践教学,不仅能打破传统教学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壁垒,更能帮助学生提前适应行业标准,为未来职业发展筑牢根基。随后,她引导全体教师围绕“不同赛事赛道如何匹配对应课程”“赛道实践项目如何转化为教学案例”“如何通过分赛道教学提升备赛与教学效率”三大关键问题展开研讨,为后续发言奠定聚焦方向。

刘奇结合指导学生参与云实践赛的经验,率先分享教学融合思路。他表示,云实践赛涉及云平台搭建、云原生应用开发、数据迁移与部署等核心技术,与云计算技术应用专业《虚拟化技术》《云管理平台》等课程高度契合。他建议,在教学中可将云实践赛的典型任务拆解为阶梯式教学案例,例如从“基础云服务器配置”到“复杂微服务架构部署”,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实践中掌握云技术核心能力;同时,可组建“云实践赛兴趣小组”,利用课后时间开展模拟竞赛,提前培养学生的赛事思维与团队协作能力。

蔡小刚则从云实践赛的教学资源整合与模式创新角度补充观点。他强调,云实践赛对硬件设备与技术指导要求较高,单纯依靠课堂教学难以满足需求。建议教研室与华为技术团队深度合作,引入企业级云实验平台,为学生提供与赛事标准一致的实践环境;同时,创新“双导师制”教学模式,由学校教师负责理论基础教学,企业工程师聚焦云实践赛技术难点指导,形成“理论+实战”的双重保障。此外,他还提出将云实践赛的考核标准融入课程期末评价,以“赛事任务完成度”替代传统“试卷考核”,更精准地评估学生的实践能力。

卞春花聚焦基础软件实践赛赛道,分享针对性教学改革方案。她指出,基础软件实践赛侧重编程语言应用、算法优化、软件系统开发等基础能力考察,是夯实学生软件开发功底的重要载体。针对当前部分学生“基础薄弱、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她建议在《openGauss数据库应用》《部署企业级操作系统及应用》等课程中,融入基础软件实践赛的经典题型与开发任务,例如以“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开发”等项目为教学案例,让学生在完成实际项目的过程中巩固理论知识、提升编码能力。同时,她提出定期举办“基础软件实践赛校内选拔赛”,以赛促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更高层级赛事储备优质人才。

在自由研讨环节,全体教师围绕三位老师的发言展开热烈讨论,针对“不同赛道教学资源分配”“跨赛道学生能力培养”“赛事指导时间协调”等问题达成共识,明确将从“课程内容调整”“实践平台搭建”“师资队伍培训”“赛事组织规划”四个维度推进改革落地。

活动最后,荀丽丹进行总结。她表示,此次教研活动精准聚焦华为ICT大赛的不同赛道,为软件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提供了清晰路径。后续教研室将进一步细化实施方案,推动分赛道教学模式落地见效,切实将赛事资源转化为教学优势,不断提升软件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ICT行业输送更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行业适配度高”的高素质技术人才。

图:卞春花

文:卞春花

审核:陈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