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青年学子对科技强国战略的理解,传承科学家精神,在系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指导下,9月25日,信息工程系与机械工程系联合组织40余名团学骨干、少数民族同学共赴南京科技馆开展主题研学活动。通过专业讲解与沉浸式观影,青年学子在科技探索中拓宽视野,在精神传承中坚定担当。
展厅探秘:解码科技发展基因
在科技馆专业讲解员的引导下,团学骨干们先后参观了 “探索发现”“科技与生活” 等主题展区。从经典物理实验装置到前沿智能装备,从能源开发技术到航天工程模型,讲解员结合展品背后的科学原理与发展历程,生动诠释了 “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的深刻内涵。信息工程系团学干部李同学在互动体验区驻足良久,他表示:“机械结构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展品让我深受启发,这正是跨学科创新的生动体现。”
光影铸魂:致敬科学巨匠精神
研学活动的核心环节,师生共同观看了南京科技馆科普月重点展映影片《杨振宁:百年科学之路》。这部收录珍贵史料的纪录片,系统展现了我国科技发展的壮阔历程,尤其聚焦 20 世纪物理学领域的重大突破。当影片讲到杨振宁与李政道提出 “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 理论并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其 “杨 - 米尔斯规范场” 成为粒子物理学标准模型基础时,现场响起自发的掌声。机械工程系张同学在观影笔记中写道:“从理论突破到科技应用,杨振宁先生用一生诠释了科学报国的真谛,这正是我们青年学子的精神标杆。”
青春誓言:锚定专业践行使命
参观尾声,两系团学骨干在科技馆 “共和国脊梁” 科学家展区前开展交流分享。信息工程系团委学生负责人指出:“杨振宁先生等科学家的跨学科研究视野,对信息与机械领域的融合创新具有重要启示。”机械工程系学生会主席则表示:“作为工科青年,我们要将此次学习感悟转化为科创动力,在‘挑战杯’等赛事中锤炼本领。”
此次跨系研学通过“实地探访+光影教育+交流思辨”的模式,不仅搭建了学科交叉交流的平台,更让科技报国的种子在青年心中扎根。未来,两系将持续深化合作,引导青年骨干在专业学习与实践创新中践行青春使命。
图:郝麒
文:郝麒
审核:臧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