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哲学视角反思虚拟现实技术对当代大学生存在状态的影响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7-09-08浏览次数:532

    随着计算机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简称VR技术)这一新兴技术已经开始向人类生活全面渗透,并通过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冲击着大学校园,加速改变着当代大学生的生活习惯、学习与思维模式。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虚拟现实技术通过对现实世界的模拟为其打开了探索未知的大门,它的积极作用不仅体现在为大学生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更体现在它试图“提供宇宙的真实写真”,拉近人与外部世界的距离,从而满足了当代大学生求真的精神需求。当然,任何科学技术都是一把双刃剑,虚拟现实技术也不例外。基于此,为了有效地扬长而避短,发挥虚拟现实技术的积极作用,我们有必要明确何为虚拟现实技术,从哲学角度对其本质进行深刻反思。

    一、虚拟现实技术的哲学释义

    虚拟现实技术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对客观世界不断增强的探索愿望,以计算机图形学、人机交互技术、传感技术、人工智能等学科发展为支撑,综合集成动态环境建模技术、多源信息融合呈现技术、多元信息传感器技术和及时交互式反馈技术等相关应用技术。这一技术体现了现代信息社会最新发展动态的前沿性科技。然而,从哲学角度进行深思,虚拟现实技术实质上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其一经诞生便作为新的时代条件下的实践方式和认识手段而被应用于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之中。它作为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需要我们从哲学视角进行深入分析,挖掘其内涵与实质,加深其科学理性的认识和理解,以便从理论根源上窥探其对当代大学生存在状态的影响。

   (一)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认识手段和实践方式

    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是人类认识客观外部世界、不断探索解决人与外部世界矛盾的基本活动方式。人类自诞生以来,就在不断进行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活动,实践工具与认识手段在这一过程中发展起来,成为衡量不同时代人的实践能力与认识水平的客观标志。可以说实践方式和认识手段决定着不同时代人的活动的基本方式。在当前数字化、信息化的时代,虚拟现实技术成为体现时代特征、反映时代发展水平、顺应时代发展需求的崭新实践方式与认识手段。虚拟现实技术以一系列高精尖技术为依托,实现了人的感觉器官的放大和思维器官的延伸,突破了人的感官和大脑的自然界限,极大地提高了人的实践能力和认识能力,进一步增强了当代人与外部世界的沟通与联系。

   (二)虚拟现实技术具有虚拟性,但仍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虚拟现实技术通过运用计算机图形技术、仿真技术、传感技术、网络并行处理等技术实现了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的转化,将各种真实实体中抽离出的信息进行重组,从而产生出一个新的虚拟实体,营造出了一个逼真的三维虚拟环境,主体既可以以真实身份进入,也可以虚拟资格参与其中,与虚拟环境发生交互作用。但是,不论是虚拟主体、虚拟环境还是虚拟信息,都需要以客观现实为依据。一方面,从技术角度而言,虚拟现实技术是科技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因此无法脱离已有的科技成果积淀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走向更加深入的发展。另一方面,从内容角度而言,虚拟现实技术所创设的虚拟实体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虚拟实体是现实实体在虚拟空间的信息表征,是现实实体在虚拟空间的特殊存在形式,因而它是现实的,是‘真’的虚拟。”因此,虚拟现实技术尽管具有虚拟性,但并不神秘,其创设的一系列逼真的内容与情境尽管“非真”,但都可以在现实世界中找到自己的客观“原型”。

   (三)虚拟现实技术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它体现了社会性和历史性

    虚拟现实技术反映了新时期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高度和水平。它极大地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扩大了人们的交往范围,这正是其社会性的体现。同时,虚拟现实技术还具有历史性,一方面,它通过技术手段跨越时间长河,既可以再现历史,也可以建构未来,打破了时间限制;另一方面,虚拟现实技术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之中和已有的科技成果的基础之上,具有鲜明的时代特性。随着人实践活动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更高水平的新技术将会应运而生,虚拟现实技术将会更加完善先进,应用范围也将更加广泛,应用的层次也将更加深入。

    作为体现时代科技发展水平与实践水平的标志,虚拟现实技术必将被广泛应用于现代人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当代大学生由于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因而对虚拟现实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一技术在大学生群体中发展快、范围广,对当代大学生的存在状态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因此,厘清当代大学生以何种状态而存在,探索其存在状态在现代社会所呈现的新特点,可以更加具有针对性地开发虚拟现实技术,进而发挥其积极作用,规避其消极影响。

    二、当代大学生存在状态的新特点

    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不仅体现着人类存在的共性,还包含着自身的独特个性,在市场经济瞬息万变,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大学生的存在状态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这些特点既体现了人类在不同历史时期发展的差异性,也显示了特定历史时期不同人类群体的特殊性。

   (一) 当代大学生是一种理性存在

    当代大学生作为一种理性存在,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第一,始终以追求真理为其目标。在现代社会,人类对真理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多,对未知世界的探索速度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快。因此,我们更加需要寻求真理的人才,而大学生则是这支人才队伍中的中流砥柱。一方面,当代大学生在素质教育中成长起来,有着扎实的知识积累,具备探索真理的能力素质;另一方面,当代大学生有着崇高的理想,渴望自我实现,求“真”若渴,希望通过获得知识不断进行自我修炼。因此,当代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过程就体现为自身理性不断生成和沉淀的过程。第二,运用科技手段探求真理。在现代社会,科技飞速发展,一系列尖端技术被广泛应用,大学生借助科技的力量可以认识客观世界的内在本质结构,用自然科学原理解释自然的奥秘,消除愚昧无知;可以反思个体乃至整个人类的行为,确立人的主体地位,“只有作为自由和自律的理性主体,才能按照自己给自己立法的方式从自我内部重获确定性,同时才能在普遍性中获得稳固的自我。”

   (二) 当代大学生是一种消费性存在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西方消费主义思想在我国的影响也在不断深化,这些思想对我国大学生思想构成巨大挑战和威胁。伴随着中国社会经济水平高速发展,社会的发展为当代大学生提供了充裕的物质环境,而西方消费主义思想的影响也随之加深。一些大学生为了追求个人享乐随意地挥霍时间与金钱,消费物质产品,追求物质利益的最大化,这些都是消费主义的表现。然而,他们对物质产品的追逐早已远远超出满足其基本生活需求的范围,对于他们而言,消费是一种潮流而非生存手段,因此他们关注的早已不是物的使用价值,而是不断占有物品所带来的精神快感。布热津斯基在其著作《大失控与大混乱》中将这样的一种社会态势称为“丰饶中的纵欲无度”,其形象地反映出当代大学生在现代社会丰富的物质成果环绕中野蛮生长的物质欲望。“一旦物质的东西在一个人的生活中占据了最重要的价值位置时,他本人也就变成了其占有物的一部分。”在不断地物质消费过程中,人与物的关系被颠倒了。

    (三)当代大学生是一种个性存在

    个性是指属于个人的特殊品质,体现在思想、感情、行为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他们对自由个性的追求更为明显,第一,独立人格的获得。独立人格打破了对人的依赖关系,力求表现与众不同,喜欢标新立异,敢于质疑,敢于提出独立主张,不惧权威,积极探索未知世界,习惯带着问题审视事物。同时,保有独立人格的个体也充分尊重他人的独立人格。这样,每个人都是独立性的存在,都因保持着各自的独立人格而成为区别于他人的存在。可以说,完善健全的独立人格,是人的一切发展的前提。第二,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在现代社会,大学生的能力素质不单单局限于曾经的书本和课堂,更是突破常规的教学形式,通过现有的互联网,以及飞速发展的自媒体等多种形式提升个人能力,将学习的范围和种类拓宽,更加注重社交、旅游、极限挑战、野外拓展等,实现内在理论与外在身体的相互结合,进而丰富个人能力素质,紧跟社会发展步伐,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第三,享有充分的兴趣爱好。兴趣爱好是人的个性的重要内容,是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强大动力,人与人之间多元多向的兴趣爱好构筑了异彩纷呈的现代社会。然而,在物质条件匮乏的年代,人的兴趣爱好被漠视和压制,精神和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逐渐沦为一种只为谋生而存在的“单向度的人”。

    当前,开放包容的社会环境为当代大学生发展个人兴趣爱好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和空间,使其心灵丰富,生活充实,同时也为社会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鲜活力量。当代大学生在具备独立健全人格的基础上力求实现能力素质和兴趣爱好的全方位发展,不断朝着马克思所提出的“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理想状态迈进,当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得以实现之时,伴随着一切人自由全面发展的理想社会将最终形成。

    除此之外,应社会发展需求,当代大学生积极培养创新意识与思维,提升创新能力,并善于借助科技力量将头脑中的创造性产物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客观事物,是一种创造性存在;当代大学生在满足物质生活需求的基础之上追求精神文化世界的丰满,是一种文化性的存在等等。从群体角度而言,现代社会的其他群体也或多或少地显现出这些特征,只是大学生群体思维活跃,主体意识强烈,渴望在急剧变化的社会节奏中找到人生方向,实现自我价值,因而对自身、对生活、对社会有着更高的期待和要求,这些特征的体现也就更加鲜明。从历史角度而言,这些特征前人也曾有过,在经历了漫长的人类发展之后不断积淀和深化,已经跃进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和深度,并集中体现在了当代大学生群体之中。作为人类进化发展的结果,科技因素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它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对当代大学生的存在状态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三、虚拟现实技术对当代大学生存在状态的影响

    虚拟现实技术作为现代高科技发展水平的标志,一经诞生便被广泛应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为人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因而也倍受当代大学生的青睐,对当代大学生的存在状态产生了诸多影响。

   (一)虚拟现实技术通过打破人的自然生理限制,有助于拓展当代大学生的认识视域,增强其理性认识能力

    人作为自然存在物,作为一种有机生命体,不可避免地受到生物性制约。虚拟现实技术建构了虚拟实体,使人在有限的时空范围内可以看到和听到跨越时间和空间所发生的事件,无形中放大了人的感觉器官,突破了人自身生理条件的限制。此外,人的认识能力总要受到时间条件的限制。虚拟现实技术所创设的虚拟实体既包含过去,也面向未来,突破了时间限制,弥补了人脑在认识世界过程中的不足。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当代大学生探索未知的需求得到很大程度的满足,探索未知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在虚拟现实中,还原了一个几近真实的世界,使当代大学生能够更加便捷有效地获得更多关于自然世界的真理性认识,在这一过程中,其理性认识能力大大增强,也进一步印证了当代大学生存在状态的新特点——不仅仅是一种理性存在,更是一种科技理性的存在。

   (二)虚拟现实技术极大地丰富了当代大学生满足物质需求的方式

    在现代社会,以追求精神快感为目的的消费方式不断推动社会物质需求的发展,对当代大学生来说,消费是其生活的重要构成部分,是满足其物质和精神需求的重要途径,消费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一种存在方式。而虚拟现实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也必将促进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在现代社会,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满足人的物质需求具有更大的便捷性。以网络购物为例,在信息化时代,大学生的购物方式不同于以往的面对面交易,而是以网络为重要平台。如果将虚拟现实技术运用其中,那么,作为消费者的大学生足不出户就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商品的外观、性能等方面,迅速地作出是否购买的判断,省时省力地满足了其物质需求。因此,可以设想,一旦虚拟现实技术得到普及,将为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提供更多的便捷,大大促进其消费能力和水平的提高,使其成为一种顺应社会发展潮流的消费性存在。可以说,虚拟现实技术极大地丰富了当代大学生满足物质需求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当代大学生消费性的特点。

   (三)虚拟现实技术丰富了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交往,张扬了其自由个性,从而促进了他们精神世界的解放

    第一,人是社会存在物,社会性是人之为人的根本属性,没有人可以脱离社会关系而实现生存和发展。但是,现实的人的社会关系总是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虚拟现实技术的产生则为这一问题的解决带来了契机。它可以通过虚拟环境再现历史事件,构想未来事件,这不仅打破了空间限制,更打破了时间限制,人们不仅可与同时代的人交往互动,还可与古代人和未来人建立起“社会关系”。从这个角度而言,当代大学生可以借助虚拟现实技术,最大限度地拓宽自己人际交往的关系和范围。在这一过程中,不仅社会性大大增强了,精神世界也更加丰富了。第二,人还是个性存在,向往自由全面的发展。开放包容的社会环境为当代大学生提供了表达自我、实现自我的广阔平台,他们追求独立健全的人格,不断提升自身能力素质,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渴望通过发现与他人的差别来确定自我存在的价值和独立个性。虚拟现实技术的产生与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张扬了当代大学生的自由个性,解放了他们的精神世界。一方面,虚拟现实技术本身是人的创造力的高度体现。无论技术水平、制作过程,还是虚拟现实技术所创设的虚拟实体,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都是人的创造性的充分发挥,这体现了人类认识的沉淀和当下的高科技发展的高度结合。因此,这一技术的实现和应用,不仅使当代大学生对人类已有的创造力得以继承,而且使人类的创造力通过调动主观能动性得以实现更加长足的发展。另一方面,虚拟现实技术还实现了当代大学生生活方式的变革。大学生可以依靠种种虚拟实体与虚拟环境来完成现实中难以实现的目的和计划,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有选择性地进行“虚拟生活”。此外,当代大学生在现实社会的交往活动中潜藏的情感和隐蔽性意识都可以借助虚拟世界“发泄”出来,即“自我暴露性”和“情感性”在虚拟世界中充分展现,打破了现实社会对人的重重阻碍,自由个性得到充分张扬,促进了他们自由全面的发展。这也正是当代大学生第三个特点——个性存在借助虚拟现实技术的一种释放和展现。

    虚拟现实技术的确对当代大学生的存在状态产生了许多积极的作用,但是,科技是把双刃剑,应辩证地思考问题,关注新技术在应用过程中的潜在危害。一方面,大学生若长期沉浸在虚拟世界之中,会产生头痛和眩晕感,不利于身体健康;另一方面,虚拟世界中的人物角色和场景设定可以完全自由化,并不需要完全遵循客观现实。如果虚拟内容本身就存在错误导向和潜在问题,那很可能会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不良影响。例如,在还原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时,如果是随心所欲而不遵循历史发展的原貌来进行虚拟设定,极有可能导致大学生的认知偏差,对既有的认知产生动摇,甚至歪曲历史、否定历史、形成历史虚无主义倾向等。总之,虚拟世界的内容和行为规范都不完全等同于现实世界,一旦大学生长期沉溺于虚拟世界中,模糊了人的现实性存在,便可能将虚拟世界中的错误认知和荒诞无序带到现实社会中,成为威胁社会和谐的不稳定因素。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