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适应智能时代发展趋势,积极响应国家“人工智能+”行动战略,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一2035年)》关于促进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变革的战略部署,及2025年8月26日国发(2025)11号文《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进一步为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各行业领域深度融合,为人工智能与职业教育深度融合提供了顶层设计和行动纲领。电子工程系智能电子应用教研室于2025年9月30日在思学楼104开展了以“高职电子技术类专业课程智能化情景交互学习模式的构建”为主题的教学研讨活动。本次讨论聚焦电子技术相关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通过引入智能化、情景化、交互式学习模式,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学生实践能力。
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的郁老师作为本次活动主持人首先对这个主题进行介绍性发言。她结合《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技术》等电子技术类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的教学现状,指出传统教学模式、教学资源场景应用在激发学生兴趣、促进知识迁移,培养学生能力等方面的局限,并强调构建智能化情景交互学习模式对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意义。
与会教师围绕“如何构建智能化情景交互学习模式?”“如何利用虚拟仿真、增强现实(AR)技术创设学习情境?” “如何依托智能教学平台实现个性化学习?”等关键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王老师是新进教师,对虚拟仿真这方面比较擅长,本学期担任电工与电子技术的教学工作,他以“模拟电路故障诊断”为例,演示了通过虚拟仿真平台构建动态学习场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实践方案;智能产品开发与应用专业负责人张老师则分享了基于AR技术的电路装配交互实训设计,通过虚实结合增强学生的沉浸感和操作准确性。
经过深入交流,教研团队初步形成了“以智能技术为支撑、以情景任务为主线、以学生为中心”的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新思路,明确了由多种数字化工具和资源来创设组成的一个平台作为技术支撑,基础技能、综合应用、研究创新三个能力递进目标以及课前、课中、课后、评价四环节教学实施流程。并计划后期结合学校“一师一课”的建设,在部分课程中开展试点。
此次教研活动不仅为电子技术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也进一步推动了我系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同时也助力教师教学创新能力提升,为电子信息技术领域培养更多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打下扎实基础。
文字:郁镭
图:司翠平
审核:叶绘